欢迎您来到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广东省省属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信息中心>>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探索创新党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9/03/27点击率:

非隶属党员的多彩组织生活

 

早在2011年9月,习近平同志参加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表彰大会时就明确提出了“探索创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设置方式、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的要求。201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通知,再次要求“打破单位、行业、地域界限,试行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模式”。这是党中央在经济社会深入改革发展、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大的今天,就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广东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的领导下,在省委老干部局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校(中心)党总支一班人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率先探索创新“非隶属党员多重组织生活”的党建工作模式。

党建与组织创新结合会怎样?

离退休党员干部:有了新的精神乐园

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3年老年人口已达2.02亿人,老龄化水平为14.8%,老年人已成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目前,全国离退休干部中的党员已占党员总数的1/8,超过1000万名;在广东省的94.41万多离退休干部中,党员达58.99万名。不少离退休老党员虽然组织隶属关系在原单位,但退下来以后一般回原单位的次数不多。与此不同的是,近年来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却大大增强,各地老干部(老年人)大学或活动中心普遍出现了学位难求、报名火爆的现象。这些积极主动到老干部(老年人)大学或活动中心来学习、活动的老年人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这些党员志趣相投,阅历需求相近,交往频繁,每周至少1-2次相聚在一个班级或团队,少则半年、多则十余年,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处时间较长、联系更为密切、活动更有规律的老党员群体。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党建工作创新的切入点,自觉树立大党建思想,将非隶属关系党员的管理纳入工作视野,主动抓好非隶属关系党员的组织设置与组织生活开展,确保每位党员无论到哪里,都可以归属到一个基层党组织参加组织活动,并着力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认真抓好组织建设,夯实党组织根基。广东省老干部大学(中心)于2012年5月开始,在已有的181个教学班(约10000余名学员)和26个活动团队(共计12000余参与活动人次)中逐步全部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使6000余名老党员都有了新的归属,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同时,力求坚持党建工作与团队管理工作一起抓,各个临时党支部的负责人一般由教学班与活动团队的负责人担任,组织这些党组织关系非隶属的老党员开展多重组织生活,切实做到老党员的多重组织生活不漏一个班(团队)、不漏一名党员。通过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老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老干部大学(中心)教学与各类文体活动生动、活泼、顺利开展。

二是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党支部日常运作。广东省老干部大学(中心)党总支非常重视非隶属关系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制定出台了《加强临时党支部建设工作办法》、《临时党支部基本职责》、《议事规则》等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临时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开展,使各临时党支部的运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真正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

三是把准老党员思想脉搏,创新政治工作途径。老干部大学(中心)党总支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组织临时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由党总支书记、教学工作人员、临时党支部书记代表讲党课、介绍经验,组织各临时党支部书记座谈交流谈体会,让老党员们深刻理解加强临时党支部建设、开展非隶属关系党员多重组织生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高新形势下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水平。党总支还为每个临时党支部订阅党建刊物,在图书室和学校大堂设立读报学习角,为老党员提供学习活动园地。同时,通过在各个临时党支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和“五必访两服务”(党支部在老年人出现严重思想问题时必访;出现家庭纠纷时必访;生病住院时必访;发生事故后必访;有特殊困难时必访;对长期居家或生病的老年人,要上门看望慰问;老年人有临时困难或急事需帮助,要上门服务)等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关怀帮扶机制,掌握党员近期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困扰老干部的思想问题与学习难题,带动全班(团队)老年人共同进步。校党组织以春风化雨的亲情服务,及时为老年人做好心理疏导,排忧解难,让他们始终感觉到时时处于组织关怀之下,生活在晚年幸福之中。

四是推进党群活动一体化,开拓开放式、互动式学习活动。老干部大学(中心)党总支用心打造老年人健康快乐的精神家园,探索创新临时党支部的活动方式,根据形式灵活、重在实效的原则开展开放式、互动式的党生活。在组织在职党员活动时,非隶属的老党员能参加的,一并组织参加;在组织党员活动时,非党员能参加的,一并组织参加。如组织在职党员、临时党支部老党员和非党员观看《战时省委》、《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等影视片,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又如,老干部大学组织开展了以“党的光辉照我心”为主题的2013年校园文化节,举办了书画诗词摄影展、学员艺术作品成果展与歌唱、舞蹈、太极、器乐等6场专场展演以及健康快乐老寿星评选颁奖等系列活动。各教学班临时党支部的老党员带头响应,积极行动,带动了13000余名老年人参加。老党员、老干部们以最好的技艺、最高的水准、最棒的精神状态参与为党和祖国献礼的活动,不仅展示了老干部大学(中心)“健康快乐”的理念与丰硕教学成果,更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热爱党和祖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大家普遍认为,之所以能成功地开展这些活动,同各教学班、活动团队临时党支部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分不开。一位老同志在乘电梯时,曾情不自禁地对老干大学工作人员说:“这里就是我精神上的养老院,我已经离不开了!”

幸福理念与服务大众结合会怎样?

离退休党员干部:共建和谐社会劲头更大了

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人们正处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离退休干部群体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个体身体状况不一、居住分散、思想多元、诉求增多。特别是由于老干部们曾有过的特殊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逐渐衰弱,社会交往越来越少,加之家庭的小型化,生活日益孤独、寂寞,有的人时常涌现自怜自怨、过分敏感等消极情绪,精神慰藉需求在一部分老同志中显得尤为突出。现实情况正是如此,一方面老同志渴求晚年幸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希望社会与组织能给予更多的精神慰藉与温暖;另一方面他们为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的愿望也与日俱增,渴望组织提供施展平台,继续发挥余热。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不少老同志对新生事物乃至现代科学技术兴趣浓厚,渴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正是老同志这种高需求与高期盼,激发了省委老干局率先探索建立单位、老干部大学、社区三位一体的推动党建服务管理创新模式的积极性,力求发挥老干部大学在推进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阵地作用。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通过探索创新党员多重组织生活模式,注重发挥老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为老年人回馈社会、服务社会搭建了“老有所为”的大平台,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服务社会大众与提升自身幸福指数的一致性,从而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为家庭、社区、社会建设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增强归属感。正如有的老党员慷慨自豪之言,“没想到我在这里又找到了组织!”这些老党员在新的大家庭里感受着党组织的温暖,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自觉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争当“活雷锋” 或“义务调解员”。每当看到有的老同志有情绪闹矛盾,党员就会上前调解;碰到一些老同志对改革不适应、不理解,党员就积极去做思想工作;遇到身边的老同志有困难,党员就会主动关心援助;班(队)里的事务,党员抢先分担,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大家排忧解难……一位年近90高龄的老学员感慨地说:“班上有了党组织就是不一样,每当需要帮助时,总有党员及时出现在身旁,令我感到很幸福!”老同志的家属子女们也纷纷说,老人家在老干部大学党支部过组织生活比过去在单位上班时还要开心、积极,把父母送到老干部大学我们最放心!

在老干部大学(中心)内,学校工作人员积极引导老党员、老干部,力求发挥其在组织、人才、经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协助学校(中心)做好服务管理,起到骨干作用。面向社会,老干部大学经常组织班级和团队的老党员去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到社区、企业、监狱、高校、幼儿园等地方单位演出演讲,举办为市民群众写春联等活动,使他们走近群众,投身公益,以自身的示范效应,推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和谐社会与幸福广东的建设。试以相关工作被誉为全国京剧票界典范的老干部大学(中心)松友京剧社为例,自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已成功地举办了两次以“弘扬传统文化纯公益性质”的京剧折子戏专场演出,大力弘扬国粹,传播中华文明。在没有任何上级拨款赞助的情况下,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所花费的近三万元资金全部由党员带头捐助。同时,还组织送戏到佛山市,与三水区老干部京剧社联欢,获得当地群众的好评,有关新闻经中国京剧艺术网等媒体报道后,在京剧票友界引起强烈反响。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创排预计年底演出的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京歌。在老干大学(中心)党总支的号召下,不少老党员、老干部都热衷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回原所在单位或社区,有的还主动请缨担当义务医疗、技术顾问,或发挥专长加入志愿者组织,在义工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正是通过老干部大学创新的非隶属关系党员多重组织生活党建工作模式,让老党员将自己所追求的晚年幸福进一步融入到服务社会与服务大众之中去。

党建与提升素质结合会怎样?

离退休党员干部: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成果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在探索创新非隶属关系党员多重组织生活党建工作模式的同时,认真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学习优秀老党员、继承革命好传统”活动。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重点抓2个示范性强的老干部教学班级(活动团队)临时党支部,3个在职党员党支部联系2-3个系列的临时党支部,每名党员挂钩5-10个临时党支部,使39名在职党员与207个教学班级、活动团队的临时党支部全部挂钩结成对子,实现了在职党员人人参与党建工作,个个做兼职党务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在职党员深入到各临时党支部,一方面身临其境地发现发掘老党员的先进事迹和优良传统,耳闻目睹地了解临时党支部所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仔细倾听老党员的心声与需求,征求他们对学校(中心)工作以及在职党员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在于2013年7月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这一党建工作新模式进一步促使在职党员对照老党员的优秀品质,自觉剖析思想,开展自查自纠,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党性修养,优化思想素质。这种老党员与在职党员之间互帮、互学、互进,全面提升了老干大学(中心)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大家普遍肯定,有力地促进了在职党员接“地气”,强“底气”。

老干部大学(中心)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更加注重把群众路线贯穿于服务老干部的全部活动之中,努力打造为更多老同志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氛围。首先,领导班子团结奋进,高度重视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服务老干部的能力上狠下苦功。针对老干部大学“入学难”这一在全国都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挖掘学位潜力,扩大办学规模。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调整上课时段,实行半天A、B段制,即每间课室上、下午都安排2个教学时段。仅此一项,课室利用率就提高了1倍,学位数增加到10000多个,较上一学期增加了52%,已是2011年初的3倍。同时,老干部大学改革招生报名方式,采用计算机拿号、抽签,并以公告公示的方式分配学位,既解决了老同志长时间排队报名之苦,又力求做到教育公平。与此同时,老干大学(中心)积极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牵头全省74所老干部(老年)大学成立省老年大学协会,组织召开了广东省首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搭建起推动全省老年教育交流的新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省老年教育的发展。其次,注重激发各科室党员的工作活力和先进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如办公室在主要业务窗口开展微笑服务活动时,倡导做到“六个提升”即:提升服务环境、提升服务形象、提升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效率;教学教研科结合2013年秋季学期实行AB两段制上课模式及课程设置情况,从教师授课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师培训互动,倡导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的意识;文艺活动科组织文艺团队到省育才幼儿园开展“夕阳送暖”慰问活动;体育活动科组织中医老专家、教授来校(中心)为老同志义诊等等。(广东省基层党建云平台 崔怀峰 谢欣欣  2015年3月25日刊载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