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广东省省属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你现在的位置:信息中心>>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典雅的韵律 深院的红梅 ——叶健敏老师传统词写作课所学所获
发布时间:2020/09/22点击率:

典雅的韵律 深院的红梅

——叶健敏老师传统词写作课所学所获

 

“春风杨柳万千条,群芳各具一绝招”,在万紫千红、百卉争艳的花世界里,能彰显其独特风姿的,都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叶健敏老师以其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让传统词初学爱好者触摸到传统词的血脉起伏,追寻到幽微小词里蕴藏的传统美学奥秘。叶健敏老师独特之处在于她不是从词名、词调、词四声好、词韵协法、词的分片与句式等惯例教学,而是以某一个词牌为落脚点,通过对该词牌的词名、词谱、指要、例词的引索到展开,以了解、深入、练作三级学习步骤,让学员掌握该词牌的基本知识,并尝试写作。然后,一个一个词牌积累,以管窥豹、集腋成裘。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员在茫茫词海中找到一个通道,并踏着这条通道走向词海的纵深,直至畅泳其间。叶老师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运用了了解、深入、练作三级方法,这三大要素看似平淡,细究起来并非简单。下面我就课堂所学所获,谈谈叶健敏老师的了解、深入、练作三级学习方法。

一、遣姑先尝话了解

唐代诗人王建《新嫁娘词》能流传千古,主要是末两句“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蕴含的哲理脍炙人口。对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事情,先做概况的了解,才能找到切入点。学习词也不例外,以了解为触觉深入词海,先是曲径探幽,继而豁然恍悟,达到如是我闻。这里的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词的了解,二是某一个词牌的了解。

先说词,词的起源至今争论不休。但归根到底,大致可分为五种说法:一是寻源于先秦;二是胚胎于南朝;三是萌生于隋代;四是启始于盛唐;五是脱胎于唐诗。这类“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角,自然得出“远看高低各不同”的结果,故难免偏颇。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源》也说:“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例如《水调河传》,作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歌功颂德的大型“交响乐”,因其开头部分悦耳动听,人们喜欢将其开头部分填词另唱,逐步衍变为“水调歌头”的词牌。到了晚唐五代,出现了词的专家和专集,温庭筠是第一个笃力填词的专家,《花间集》是最早一部词选集;进入宋代,名家辈出,词的创作在苏轼、辛弃疾等大家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发展,这是词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此时,词的风格出现了“词情藴藉”的“婉约派”和“气象恢弘”的“豪放派”。但是,风格与作者是不能划等号的,如婉约派杰出的代表李清照,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气概;而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也写出了“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情绪离愁;还有辛弃疾的“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对虚度春光的痛惜。更有堪者,苏轼在短期内用《江城子》同一个词牌,同一韵部,写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风格迥然不同、情景截然相异的传世佳作。这个时期词的创作走向顶峰今天我们所学的传统词,通常就是指这个时期的词作品。

对词牌的逐个了解,是叶健敏老师教学的“独门秘方”。她从某一个词牌入手,来展开对该词牌的词的教学。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据说是指外族女孩把头发在头顶向天卷成短柱形的发式。唐朝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全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 ,文士亦往往声其调。”后衍生成词牌。再如《浣溪沙》(又名《小庭花》《满园春》《东风寒》等),与《摊破浣溪沙》之别在于后者上下片各多一个三字句作结,移其韵于结句而已。“摊破”也好,“添字”也罢,无外是《浣溪沙》(展开)的别体。了解词牌的词调后,继续了解词谱。词谱原来是曲谱,供教坊乐工演唱的,由于历史原因已失传,现在词谱以标注平仄为主。这类词谱起始于明朝张延的《诗馀图谱》,起谱分列词调,旁注平仄;《钦定词谱》并练《诗馀图谱》方法,以黑白圈旁注平仄。我们现在所学的词谱,也是该词牌的平仄、字数、片数、句式、句数,时间等格律。如《好事近》下片句为五言词字,第三字务必用仄声;上、下两片结句皆前14句法,即领字句式。此外还要了解词牌的指要。所谓指要,是词的特点,情绪、音调缓急、宜寄何怀。如《解放军进行曲》不能用小夜曲去表现,江南小调不宜喷发西关大汉的尚武豪情;《点绛唇》音调前缓后急,一般用来表现清逸自然,访友赠别,怀古凭吊;《浣溪沙》调入黄钟宫,富丽缠绵、明丽高雅、音节缓和,宜于写艳情恋春、村景咏吻,不宜过于凄厉哀伤。表达什么样的情愫,一定要选合适的词牌,否则贻笑大方。如果岳飞需要迸发声情激袅、慷慨悲歌的抗金爱国情怀,选用《满江红》是最合适的,故至今诵起,仍能激怀壮烈。上述,既是对某个词牌的基本了解。

二、凭高极目话深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看得远,固能想得多悟得深。叶健敏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所学词牌了解深入,通过挑选风格各异的例词,以剖词赏析的办法展开教学。《眼儿媚》篇幅小、字不多、上、下两片结尾连续三个四字句较难把握,词家认为,此词牌使用题材面较窄。叶老师选出王雱(王安石之子)的“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的前两句对仗;宋齐瑜的“江南树树,黄垂密雨,绿涨薰风”的后两句对仗;贺梅子的“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的三句连排对仗;陆放翁的“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不对仗形式进行对比甄别,比较其表现手法,启发学生深入理解《眼儿媚》的写作技巧。

为加深对一些词作的理解,叶老师还“引经据典”地叙述各名家的见解。如温庭筠的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中的“小山”作何种解释,就众说纷纭,黄裳先生谓为“千古之惑”。俞平伯说小山是山屏;夏承焘说小山是山眉;沈从文说小山是金背小梳;金克木说小山是妇女挽发髻睡觉,宛若小山;现代词家叶嘉莹先生先说温飞卿未免恋眉过甚,小山不是指眉,后也考虑小山是山枕说,更觉得小山如果是插梳,头发自然不会松散,接不上下句的“鬓云欲度”,最后认定小山是山屏。叶老师参照各类说法,结合自己的理解,认为小山应该是山屏。学生通过参照对比,对该词的理解更为深刻。

为深入探讨传统词,叶老师还建议学生博览相关书籍,来提高知识面,拓宽视野。通过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历史环境,甚至作者的别字、雅号、斋名、性格特点、人物特色等。如才思敏捷的“温八叉”(温庭筠);胸中有数万甲兵的范仲淹;相貌奇丑却迎娶了如花似玉的宰相千金的“贺鬼头”(贺铸)。以及冯延巳与南唐中主的君臣和谐;欧阳修与梅尧臣的惺惺相惜;晏殊与张先的恩怨情结;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夫妻合唱;苏门四学士的亦师亦友、荣辱与共;苏东坡“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为民请命。这些相关知识对于学习传统词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寄入托出话练作

练作并非抄作,练作是基于对某个词牌的了解和掌握,练照某个例词的写作技巧、演绎手法去表达自己的情怀;练作也不是无病呻吟、东施效颦,而是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出来,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

清代常州词派重要理论家周济提到“夫词非寄托不入”,又说“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寄入即是托物寓情,是赋、比、兴的发展。叶老师经常提醒学生,填好一阕词要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现实生活的某些环节来表现强烈的思想感情。如苏轼看到飞鸿掠过,便寄托“掠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高品格;目睹红梅,虽然“偶作小桃红杏色”,却依然保留“尚余孤瘦雪霜姿”的风姿。李后主夜来偶遇小雨,即以“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抒发内心的愁怨;而“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情景忆梦,便反衬亡国悲凉。这些都是有血有肉、有哀有乐、有强烈情感寄入的上乘之作。

练作填词,除了情感景物的交融比兴外,尚要有“无寄托出”的艺术表现手法。何谓“无寄托出”,一是指“作者的托意和他所借表意的形象彼此交融,浑成一体而不见生硬凑泊的痕迹”;二是指“写成之后没有特别表明作者的用意,而让读者从所构成的艺术境界里自己得出结论”。“词之妙莫妙于不言而言之”。最典型的是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通过赏月的艺术意象,让人浮想联翩,任君驰骋,“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又如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只一幅江岸夕照图,却引发连串浮想。每当我久等公交不遇,而见不合路线的公交车如流水,脑海里总会涌现“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画面,只好乖乖认命,“肠断白频洲”了。无寄托出的作品比“直抒己见”的作品往往收到更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真正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叶健敏老师讲授的传统词写作课,宛若深深的庭院里凌寒怒放的红梅,在疏枝嫩芽中芬馨四射;使古典优雅、无穷韵味的吕律词章咏唱流传。

(黄剑鸣)